夯基筑路 构筑梦想——改革开放40年我市投资发展综述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发布 2018-08-27 17:15:5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依托投资拉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产业体系逐渐丰富,重大项目引领明显,改革开放后投资拉动释放的强大活力,让鄂尔多斯焕发出少有的生命力。 投资带动成效显著 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改革开放40年,鄂尔多斯市不断创新发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依托投资拉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产业体系逐渐丰富,重大项目引领明显,改革开放后投资拉动释放的强大活力,让鄂尔多斯焕发出少有的生命力。

  投资带动成效显著

  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改革开放40年,鄂尔多斯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多元化投资模式得到巩固和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逐步扩大,投资结构优化调整不断加快,投资建设成果既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鄂尔多斯在新世纪科学发展和实现转型、跨越、崛起积蓄了力量。

  ——投资规模日益壮大。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我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26275.8亿元,以年均25.5%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总量逐步攀升,规模日益壮大。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0.43亿元,经历了改革初期的平稳增长,1991年全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亿元后,固定资产投资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2007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区首位,2017年达到3066亿元,投入为鄂尔多斯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改革开放初期,借着资源优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向第二产业聚拢,1978年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的比例为16.9:60.7:22.4。随着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逐步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随着文化、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2:57.1:40.9。

  ——民间投资跃上舞台。改革开放后,固定资产投资完全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国有单位的单一投资渠道,将非公有制发展提到少有的高度,一批规模型、外向型、服务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民营企业的创业激情和投资热情明显激活。民间投资逐步走向建设领域的舞台,逐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2017年全市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4%,比重比1978年提高了42.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占非国有投资比重的85.3%,民间投资涉及的行业范围也日益广泛。

  工业投资奠定基础

  经济转型动力强劲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新战略开启了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我市在扩大投资总量的同时,立足于本市资源优势,加快了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煤炭资源转化和非煤资源的开发,奏响了从依托资源到延伸资源再到超越资源的变奏曲。

  ——工业建设步履坚实。改革开放后,鄂尔多斯市充分利用“羊煤土气”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煤炭、电力、化工、羊毛制品加工等为主的轻重工业。40年间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5932亿元,占总投资的60.6%,年均增长28.3%。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工业建设实现腾飞,2006-2017年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5381亿元,占40年全部工业投资的96.5%,年均增长速度达15%。

  ——非煤产业亮点纷呈。改革开放40年间,非煤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2513亿元,年均增长27.6%,占工业投资比重的78.5%,形成了冶金、纺织、建材、煤化工、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建成了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区铝循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以项目调整结构,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垒起了发展前进的“阶梯”。2006年5月,国内排名前列大露天煤矿及选煤厂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选煤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12月30日,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排名前列条百万吨级生产线投煤试车。2017年,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电力外送通道全线贯通,中天合创133万吨煤制烯烃、伊泰120万吨精细化学品等36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在转型发展的这场攻坚战中,重大工业项目不仅带来了今天的发展,也形成了未来的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成就斐然

  保障经济发展生机

  40年来,我市累计基础设施投资7352.4亿元,以年均增长25.2%的速度,实施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公路、铁路、航空共同架构起大交通格局,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环境的改变,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缩短了鄂尔多斯与外界的距离。

  ——公路建设方兴未艾。截至201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由1978年的3699公里增加到235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32公里。已经基本形成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以沿河、延边工业带、城市带、农牧业经济带为主线的干支结合、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铁路建设精彩嬗变。1986年全长170.15公里的包神铁路在我市破土动工,翻开了铁路建设的新篇章。经过30年发展,2017年,铁路通车里程达2202公里。呼包鄂集动车开通运行,结束了我市无动车时代。在建的中国较大规模运煤专线蒙华铁路,是国家“北煤南运”的新战略运输通道,对促进鄂尔多斯形成外接蒙古内连华中的交通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初显“国际范”。2016年,作为内蒙古西部区域航空枢纽的鄂尔多斯机场,借助“航空+旅游”的模式,开启鄂尔多斯机场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2016年4月开通首条至韩国国际航线,此次航线的开通,标志着鄂尔多斯迈出了从“空中通道”走向世界的排名前列步。此后,国际航线网络布局发展迅速,相继开通了至伊尔库茨库、莫斯科、曼谷、普吉岛、芽庄等国际航线,航空网“国际范”初显。2017年全年开通航线53条,通航城市54个,一条条航线为鄂尔多斯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构建幸福宜居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楼市持续发展,从刚刚起步到稳扎稳打,又由高歌猛进到市场低迷再到回归常态,一年一个脚印,映照着我市房地产发展的艰辛坎坷和成长收获。

  ——房地产回归理性。我市房地产开发起步于90年代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2000年全市房地产业投资突破1亿元,是1990年的50倍,年均增长速度达47.9%。进入21世纪,“一市三区”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房地产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2007—2011年,是我市房地产开发最鼎盛的五年,五年间全市房地产累计投资总额达到1161.7亿元,年均增长38.1%,到2011年全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达到“顶峰”,完成投资426.03亿元,同比增长51.9%,是1990年的426倍。自2012年开始,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迷阶段,连续四年呈下降态势,平均回落速度达24%。随着“去库存”政策的不断深化,鄂尔多斯市房地产业终破难关, 2017年,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80.3亿元,同比增长36.5%,房地产投资实现近几年来的首次增长态势。近30年来,我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835亿元,年均增长34.6%。

  ——老百姓安居乐业。改革开放后我市房地产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住房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市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0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2.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6.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8.5平方米,房子成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充分条件。

  ——住房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市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重要民生来抓,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万套,其中,公共租赁房4.8万套,经济适用房6.5万套,棚户区改造9.3万户,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使大部分中低收入人群搬进新居。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多种住房体系,也为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安居梦。

  如今,我们亲身经历时代变迁,享受着社会进步的成果,我们亲眼目睹身边一点一滴的改革,汇聚成时代发展的奇迹,鄂尔多斯正以锐意进取的干劲、攻坚克难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为梦筑路,再创科学发展新辉煌。(来源:鄂尔多斯市统计局)

编辑: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科(新闻办公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