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到底发生了什么?

子木谈钱 2018-10-08 09:01:5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关注了「子木聊房」 正文共28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文丨子木 昨天央行公布降准通知,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共计释放资金大约7500亿人民币。 目的说的很明白,就是为了经济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消息一经发布,网上有关降准的解读已经漫天飞了,有的解读为史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关注了「子木聊房」

正文共2800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文丨子木

昨天央行公布降准通知,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共计释放资金大约7500亿人民币。

目的说的很明白,就是为了经济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消息一经发布,网上有关降准的解读已经漫天飞了,有的解读为少有,有的解读为无关痛痒,看了之后,我还是想把一些最根本的事实告诉大家。

首先是对于降准这个事情,已是常态化操作,而且近几年几乎每逢降准释放流动性,均要和“支持实体经济”扯上关系。

算上昨天,单就2018年,1月、4月、7月、10月总共进行了四次降准,共计释放了3.65万亿流动性,再加上MFL释放的0.78万亿,央行大概向市场偷偷放水4.43万亿人民币。

市场一年涌入这么多钱,让人心有余悸。因为每次看到万亿级别的放水,条件反射式让我想起了08年的四万亿计划,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降准对市场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多大。

不过现在央行更聪明了,不会再像当初那样动不动就印了海量钞票投放市场,而是选择了公开市场操作(MLF/SLF/逆回购)。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大家不用去搞明白它是什么东西,只需要知道它和直接降准的区别是什么?

排名前列,降准一次性释放的体量比较大,相当于放大招,对市场造成的影响较大,欧美国家是不爱用的(更爱用公开市场操作),我国在上面栽过很多跟头;第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这样,便于央行引导价格。

这也是央行每次降准的标准化致辞,咱们不搞大水漫溉,只玩小水涓滴,量大量小没关系,速度慢才是真理。

回到主线上来,按道理针对实体经济投放这么多资金早应该把它刺激起来了,但现在为何还在源源不断地放水刺激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钱根本进不了实体。。。

央行是只负责释放流动性的,而具体干活给实体经济供血的还是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拿到资金后,按照资本常性,一定会选择收益较大化配置,而实体经济从来都不是优质标的物。

这些年实体经济被房地产和以互联网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挤压太严重了,成本高效益低,动不动还破产。银行贷出去的钱坏账风险特别高,没人愿意贷给它们。

那么央行印出去这么的钱到底去哪了呢?

答案就是,购买地方债和供血国企。

今年8月份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银行购买地方债的风险权重,有望从原来的20%调整为零!”,简单来说就是,地方债视同国债,鼓励银行购买。

原因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而之前的去杠杆、去产能、环保攻坚战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压缩了“地方政府+国企”的投资,让今年前7个月“国有控股”的投资增速急剧下滑到了只有1.5%。中国是投资拉动的经济,投资增速一直显著快于GDP增速。上半年GDP增速是6.8%,而现在投资下滑到了5.5%,下半年经济怎么搞?经济增速上不去,失业率必然反弹!

于是,对于地方债的态度180度大转弯,直接给地方专项债融了1万多亿资金,再加上地方平台从银行的贷款,就可以作为“领投资金”,来撬动更大的民间投资跟随,通过启动更多大项目,来拉动经济,保证就业。

国家鼓励银行购买地方债而且又安全,出了事儿也不用背锅,这个标的物比实体经济好太多了。

对于投资国企,银行当然更加倾向了。我一直在说,国企的供给侧改革,在宽松的货币条件下是做不成的。

我们的僵尸国企僵而不死多年,原因就是有银行续命。并不是它比民企效益好,而是它有政府信用背书。放水也只会让资金流向这些僵尸国企,实体改善有限。所以破旧立新,要先破旧才能立新,如果过于宽松,将进一步帮助僵尸国企苟延残喘。

这样看来,经过去杠杆洗礼和房地产挤压后剩下半条命的实体经济好像成为了众人冷眼的弃子,以此基础下,我国好像进入了流动性陷阱,即再怎么降准、降息,实体经济就是起不来,最后资金只能堰塞在资本市场,无谓推高资产价格。

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不改变市场现状,即使再多的“小水涓滴”也无法唤醒大国的崛起。

下面我们着重讲一下此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尤其是楼市,也是大家最想听的。

首先,此次降准所释放的资金并不会流进楼市,造成房价反弹。

因为楼市房价上涨是有前提的,分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较低的房贷利率和良好的房价预期。

现在来看,全国房贷利率维持高位,且有持续走高的动向,2015年历史的7折房贷利率已成绝唱。

而对于房价预期来说,前几天万科的“活下去”和全国频现的降价维权事件已经对购房者造成了强大的预期冲击,在交易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预期持续下滑落入冰点。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随着维权事件不断充斥群众眼球,购房者的观望态度将会更加浓烈。

三个条件有两个不齐备,即使资金进入楼市,大家都不愿意买房,交易量低迷下,何谈房价上涨呢?

其次,此次降准对稳楼市房价有一定的作用。

现在楼市进入下跌通道,同样也进入了危险期。房价缓慢下跌是没问题的,但加速下跌很容易造成崩盘。就像当年鄂尔多斯楼市崩盘,就是因为有媒体曝光开发商老板跳楼,业主打砸销售处,从而引发民众恐慌,疯狂抛售房产,一夜之间整座城市付之一炬。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因媒体曝光降价维权打砸开发商销售处也在逐显苗头。

这时候对于市场来讲,最主要是稳住房屋持有者,只要不抛售,房价就不会崩盘。

那么谁是持有房屋的大户呢?

大家可能都想到了炒房客和土豪,其实还有一类,就是“企业们”。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46.23%,合计持有市值9904.66亿元,将近万亿资产!

而上市公司炒房只是公司炒房的冰山一角,非上市公司炒房规模远比上市公司庞大,而且其中大多是搞实体经济的企业。

这也不怪他们,因为这些年房地产升值快,而企业并购或其他财务投资渠道又比较狭窄,投资房地产是资产升值的一个较好的渠道,特别是当公司主营业务处在瓶颈期或利润下滑比较明显时。

前段时间就有新闻曝光,企业因资金周转不开而卖房求生,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而现在经济下行,实体经济融资困难,楼市情况又不好,卖房求生的意向更加明显,如果此阶段企业主们大规模抛售房产,必然会造成房价加速下跌的命运,这个没有人愿意看到。

所以一次又一次降准给实体经济输血,在帮这些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是在给楼市争取缓冲时间。

降准对于楼市的影响就这几点,而有人说降准会导致房价加速下跌。这个我再解释一下,按照正常规律,降准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加重本币贬值预期,而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资金会寻找硬通货避险,导致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被抛售,例如股票和房地产。

这个道理是存在的,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中国对外汇管控的实力。蒂尔顿说过,“中国不需要彻底阻断资本外流,加以控制即可。”央行敢在这个节骨眼与美国逆势降准,就在证明这个道理。

最后想再说几句。

降准是机会窗口,用一次少一次,等到机会用完窗口关闭的那一天,社会信用也会随着大水泛滥而倒塌。每次降准都会加剧通货膨胀,劳苦大众的财富跟着缩水,一方消费,一方买单。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好事儿,但用它的时候一定要恰当好处,配套监管,通过减税让实体经济效益增加,这样银行愿意贷给他们钱,降准才会更加精准,只有实体经济起来,居民财富增加,整个社会才会好起来。

不然每次降准就好像是在说:我再吸最后一次。。。

·  END  ·

子木聊房城市研究系列:

◆深圳 ◆重庆 ◆环京 ◆大湾区

◆东莞 ◆南京 ◆厦门 ◆武汉 ◆西安

◆惠州 ◆海南 ◆昆明 ◆长沙 ◆沈阳

例如成都、上海等被删的城市研究报告请在房产研习社取阅。

加入【我的房产研习社】,单独咨询提问,获取较新政策解读和楼市变化,获取公号不便公开的信息,还可以加入社员群,全国各地的社友为你出谋划策,共讨买房大事!

觉得此文的分析有道理

对你有所启发

请随手点赞转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